close

南投_鹿谷_小半天長源圳古道
2017(106)-12-30(六)

長源圳古道,位於南投縣鹿谷鄉小半天風景區內。
由竹山151線道往溪頭, 在投55-1右轉進入小半天,到達小半天後接著轉入投55線道。
長源圳古道入口就在路旁,步道於民國93年3月完工。
古道沒有停車場,路旁不好停車,建議再往上一小段路,車子可停在【孟宗竹林古戰場】內。

 

 DSCN2935.JPG
▲長源圳古道
在古道入口對面是桃花源渡假村民宿,往上走,
路旁設置有人行木棧板步道,一直延伸至孟宗竹林古戰場。
古道與古戰場,其實都在這一片孟宗竹林中。

 

DSCN2904.JPG
▲孟宗竹林古戰場
即為【林爽文事件】最後戰役的古戰場,
古戰場入口右邊豎立【孟宗竹林古戰場】石碑,背面為古戰場歷史解說,
石碑旁為紀念林爽文事件有一盤未結束的象棋殘局供遊客留念(可惜,目前已看不到棋盤。)
正面設置了停車場。

【林爽文事件】
乾隆51年~53年(1786~1788),台灣爆發滿清據台時期規模最大、範圍最廣的農民革命起義事件。天地會盟主林爽文為反滿清政府的虐政與苛稅而發動革命,鳳山縣的天地會南路盟主莊大田也起來革命,南北路相互呼應,其聲勢極為浩大。乾隆51年(1786),林爽文在加荖山(今南投草屯東北)起事抗清,攻下大墩(今台中)、彰化、諸羅(今嘉義)、淡水、鳳山等地。翌年,清廷為鎮壓數度派遣精銳部隊進抵台灣,諸羅圍鎮壓成功後,清軍接著北上,攻佔斗六門(今斗六)、大里杙(今台中大里)、集集埔(今南投集集)、小半天 (今鹿谷小半天 ),當時清廷九千大軍圍剿林爽文,林爽文一行人自集集退到小半天 後,清廷的部隊分七路,因小半天 地勢險要,為易守難攻的高地,讓林爽文能夠居高臨下,疊石作牆、砍樹擋路,拚死抵抗清廷的攻勢,但是這一戰犧牲非常慘烈。乾隆53年(1788)正月俘獲林爽文。對於清廷來說,台灣北路終於平定,清軍轉而南下繼續鎮壓。林爽文被解送至北京,結束了台灣史上的農民革命起義——林爽文事件。
~資料來源:鹿谷鄉公所網站

 

_MG_2764.JPG
▲古戰場馬路對面有一片相當漂亮的茶園

 

_MG_2728.JPG
▲由停車場往內,沿著石板鋪成的小徑走,便進入了一片孟宗竹林中。

 

_MG_2734.JPG

 

20171230_102229.jpg
▲成片的孟宗竹海,一眼望去無邊無際。
沒有繁華的市井吵雜聲,順著石板小徑通向更深處的幽靜。
遠方偶而傳來幾句遊客話語,卻讓這竹海顯得更加靜謐。

 

DSCN2909.JPG
▲小道上的告示牌
【請靜靜的往四周搜尋藍腹鷴的蹤跡】,然後,
我們一行人,噤聲不敢妄語,極目往四周打量,看是否好運遇到幾隻藍腹鷴。
啊!又走了一段,看到了另一張牌子上寫著
【忘了告訴你藍腹鷴出沒時間,上午05:00~07:00,下午04:30~06:00】
現在,早上10點多,大鳥早已下班回家休息。
說實在的,要看得到大鳥,也真需要運氣。

 

DSCN2912.JPG

 

_MG_2740.JPG
▲最殊勝的竹林路段
由古戰場進入竹林繞向長源圳,成O字型步行,經過這段斜坡階梯往下,
較為輕鬆。

 

DSCN2915.JPG
▲筆直的竹子高聳入天,即使在冬天(雖不會很冷),依然綠意盎然。
抬頭仰望,看似弱不禁風,卻不附勢而卓然獨立。
冬陽斜影入林,印映地面點點斑駁,
感嘆如其傲骨嶙峋,高風亮節的氣概,必須忍受一世的孤寂。

 

DSCN2918.JPG

 

DSCN2932.JPG

 

DSCN2930.JPG

 

DSCN2919.JPG
▲長源圳蜿蜒穿越竹林,修葺完善的步道,走來舒適自在。
緩步林內,與世無爭的心靈油然而生。

 

20171230_103649.jpg

 

20171230_103539.jpg

 

DSCN2934.JPG

 

20171230_103930(0).jpg

 

_MG_2747.JPG
▲往長源圳步道前半段走,便脫離了這片孟宗竹林。
水道的一小段,似乎有些崩壞,姊妹倆小心翼翼繞過了渠道。

 

DSCN2928.JPG
▲一轉彎,圳道地貌丕變。
依山勢構築的水道還得欄杆護旁,以防行人滑落。

 

DSCN2926.JPG
▲步道最終點-不是源頭
只見一段黑色的管路伸入林中隱沒,在這處已無道路可尋。
不知是因風災所致或原本即到此,卻不得而知。

 

20171230_104908.jpg
▲父女三人蹲在水道旁,仔細觀看一群往上游的小魚們。

 

DSCN2936.JPG

 

【長源圳古道】
明永曆36年(1682),先民從大陸福建渡海遷移至小半天入墾拓荒,
到民國12年(1923),小半天居民日漸眾多。
在此240餘年間,居民生活飲用及灌溉之水源,除少數有山泉之外,
大都依靠穿莊內唯一的頭前溪溪水度日,故生活艱困,
村民有感於「國無良田不能富民,無沃土不可以久寓」。
幾經三思商討,登高眺望,親臨踏勘後,募款集資,
向日據時代當局請命開鑿,聘用當時開鑿渠道爆破專長之客家人士,
整隊前來進駐,於民國12年(1923)8月15日開工,
彎山越壁,架橋通渠,千辛萬苦,歷時半年餘,於次年2月20日竣工,成此「長源圳」。
~資料來源:鹿谷鄉公所網站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長源圳古道 小半天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rry 的頭像
    jerry

    Jerry的紅樓不了情

   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