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台南北門】井仔腳瓦盤鹽田  2022.05.01(日)
▌ 台灣36秘境之一▌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▌挑起扁擔體驗鹽田曬鹽過程▌
 

0.jpg

《關於》
「井仔腳瓦盤鹽田」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,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,原為清領時期的〈瀨東鹽場〉,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。
史書上記載,鄭氏諮議參軍陳永華,認為當時平埔族製鹽技術不佳,所煎出的鹽品質苦澀,於是改革製鹽方法,在海邊築埕,然後在其上鋪碎瓦片,再引水到鹽池,經由日曬成瓦上的結晶鹽。
後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,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,使原來遍布此處的鹽田荒廢了一段時間,後來為延續鹽業文化而將鹽場復育,現已成為台南濱海最具特色的景點。

 

▍井仔腳瓦盤鹽田交通

【地址】727 臺南市北門區永華里64號(Google地圖導航)
【電話】06-786 1629
【南下/北上】國1、國3接東西向快速道路〈台84號道〉〈299下營系統交流道往西-北門方向,直行轉〈台17號道〉往南-北門將軍方向,經過145.5公里接近145公里處右側有泰安宮牌樓右轉入南10號道直行即可到達。

20220501_113516.jpg
▲興安宮主祀紀府千歲
開車由南10路直入,通過泰安宮第二處牌樓進入井仔腳,遵循環狀指標繞圈看到這座廟宇便到了井仔腳瓦盤鹽田。

 

20220501_122924.jpg
▲這兒有免費的停車場(所屬應該是興安宮),到鹽田的遊客們都把車子停在這裡。周圍有幾家賣吃的小店攤販,井仔腳瓦盤鹽田就於興安宮正對面。

 

▍瓦盤鹽田


20220501_103942.jpg
▲三個白色三角錐的鹽堆意象造型,代表了井仔腳瓦盤鹽田的平常曬鹽場景。
很簡單的白色低矮木圍柵,裡頭卻擁有相隔300多年的古老鹽田。

 

20220501_104037.jpg
▲雖然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個免費參觀景點,但由台灣守護文創經營管理,所以有著明確的入園時間。況且目前鹽田復育屬於工作場域,參觀時除了汽機車不能直接入園外,也請遵守園區規定,共同維護珍貴的歷史建築。

 

20220501_104546.jpg
▲走進園區內先有一大塊空地,接著一個砌高的水泥矮臺,安裝幾道水龍頭,用來方便沖腳。之後有三座涼亭,以及左側不太引人注意的販售部。

 

20220501_104221.jpg
▲遠遠地,車子繞進了興安宮前,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錯落鹽田內佇立的鹽堆,在一格一格井然有序的鹽池中。
今天的天氣並不是很好,灰暗的天空下是一條長長的堤防,鹽田,延伸到堤防邊。

 

20220501_104338.jpg

 

20220501_104125.jpg

 

20220501_113721.jpg
▲一根扁擔,兩邊各一個畚箕。職人日曬鹽,用的還是最辛苦的人工 挑擔運鹽。

 

IMG_20220501_105038.jpg
▲沒挑過扁擔嗎?實際體驗一番,~~~哦!不是空空的劇照秀,來點真實的,請把畚箕填滿,發揮出你的洪荒之力。

 

IMG_20220501_104604.jpg
▲結晶池內幾格備有已經曝曬結晶的海鹽,還有幾組鹽工使用的曬鹽工具。不管遊客們需要的是體驗、還是玩耍、亦或拍照,滿足你的好奇心,隨你使用,但請愛惜職人們的吃飯工具。

 

20220501_111539.jpg
▲淺淺的鹵水在結晶池內,隨著風一陣一陣的吹來,水面興起一灘一灘水波紋,沿著風吹的方向迤邐而去。靠近水面細看池底貼滿了不規則的瓦片,一塊嵌合著另一塊佈滿所有結晶池。

 

20220501_111557.jpg
▲再仔細觀察池裡的瓦片,色澤似乎不像尋常瓦片般的均勻,摻雜了不同顏色組合而成,有些還泛有輕薄的紋路。
是的,這些並不是為了美觀~~
以厚約六釐米的破缸片(民國後主要來源為煙酒公賣局),因瓦盤導熱快,能快速蒸發水份,且隔離結晶鹽與土壤,故鹽結晶顆粒細緻,潔淨白晳。更因鈉含量低,保留天然礦物質,如鈣、鎂、錳、鉀等。主要生產食用鹽。摘自~成功鹽

20220501_115452.jpg
▲輸鹵溝-隔著長長的鹵溝兩旁皆用磚頭築成的田壟,左邊是結晶池右邊則是小蒸發池,海水經過大小蒸發池共7坵曝曬達25波美濃度時,經由輸鹵溝做媒介將鹵水排入結晶池內。

 

20220501_115537.jpg
▲從輸鹵溝往小蒸發池望去,磚壟在遠處交錯,再過去的便是大蒸發池,共有4坵,外圍有海堤環抱與海相隔。

 

20220501_115815.jpg

 

20220501_120009.jpg
▲順著輸鹵溝的磚壟直走,在小蒸發池的盡頭有三座水車,遊客們可以親身體驗踩踏水車,將小蒸發池的鹵水引入高鹵池的感受。

 

20220501_120150.jpg
▲手扶著水車旁邊的鐵欄杆,登上踩踏板。起初,必須非常用力--幾乎用盡全身的重量專注在踏板上,當踏板慢慢往下移時,水車也跟著緩慢轉動起來,鹵水不斷由輪盤水槽傾洩而出。越來,速度越快,反而雙腳不由自主得跟上水車踏板轉動的節奏。

 

▍有詩的鹽田


20220501_104531.jpg
▲鹽田旁的水泥樁塊,原本以為是很普通的護樁,不過咖啡深的碎石片條帶裝飾。走近一瞧,石樁頂斜面框了一片石板,竟是一首台灣詩。

 

20220501_104506.jpg
▲井仔腳鹽埕詩路-18位詩人用不一樣的心情,寫出鹽田的酸甜苦辣。
這一排水泥樁每個都有一首不同意境的台灣詩,來這兒走走不妨讀些詩人們的詩,想像一下他們對鹽田的情懷吧!

 

20220501_104640.jpg
▲曝鹽~許正勳先生

 

20220501_104603.jpg
▲鹽埕思親~鹿耳門漁夫

 

20220501_113241.jpg
▲從涼亭的空檔看過去,觀景台還在整修中,或許下次重遊時便有機會看看由上往下的鹽田風光。

 

20220501_110415.jpg
▲走在涼亭邊,有一個拿著大聲公的解說人招喊大家在這幅涼亭內的掛圖坐下,通常遇到這種情況我非常樂意參雜在遊覽車的人群中,聽導遊對景點的介紹,畢竟,聽別人說的總比自己挖掘的更有趣,也更快。

 

20220501_105456.jpg
▲與周圍不太相襯的白色建築,都是拱門卻用木柵堵起來,明亮的藍色描繪著它的輪廓,水池裡沒有水了,大門的上頭吊了一口鐘,該像是展覽館之類的場所吧!興沖沖地入內..................哎呀........是廁所衛浴室。

 

IMG_20220501_105619.jpg
▲大布幔底下所蓋的鹽粒如皚皚白雪,鹽工將手推車上曬好的鹽倒入鹽堆中,辛苦欸,這要推幾回的車才有這些鹽啊!

 

▍鹽田曬鹽過程


20220501_111941.jpg
▲一直沒有注意到它,鹽田旁一間不怎麼起眼的販售部,門口一只大型的冰淇淋造型甜筒,門上方一幅紅色橫聯《職人日曬成功鹽》。若不是販售部裡解說員在涼亭內為遊客講解鹽田日曬鹽,應該會就此錯過它。

 

20220501_113408.jpg
▲外牆一幀幀古老的照片紀錄鹽田過往的點滴,粗糙平常不過的老照片,卻都是鹽田最真實的歷史印記,端詳它們一份懷古幽情油然生出。照片上半部的落款敘述一則則鹽田的小故事,喜歡這樣的東西,有歷史的事物除了緬懷,還要認識。

 

1.jpg
▲販售部內有一大部份空間擺設供遊客休憩的桌椅,賣場的物品並不多,幾乎是與鹽相關的產品,職人日曬二層鹽、鹽花、鹽鹵是架上主要商品。
透過老鹽工的古老技法,歷經〈三曝九曬〉所產出回甘不死鹹的職人日曬海鹽,擁有多種天然礦物質,非利用化學方式所製成的精鹽所能比擬。
二層鹽過往曬鹽時,會等到鹽在結晶池累績達5~10公分厚再進行採收期間需要數月,所生產的鹽也是我們俗稱的粗鹽。在這段等待採收的期間,鹽工在鹽田作業時會順道用刮刀刮除表面的鹽,拿回家使用因為最上面這層鹽結晶時間不長,所以 質地爽脆又加上這時結晶池都是曬了幾個月的老鹵水,所以礦物質含量豐富,甘甜度也比下層的粗鹽高,這種鹽在以前稱為鹽工的私房鹽。
鹽花每年秋冬季、當東北季風來臨時乾燥的風會快速把鹵水表面的水分帶走,讓表層的鹽快速結晶,這個結晶就是鹽花。每50平方公尺的鹽田只能收成不到500公克的鹽花,片狀的結晶體入口爽脆,重量極輕,產量稀少。摘自~成功鹽日曬海鹽(FACEBOOK)

 

20220501_113149.jpg
▲販售部內的立牌看板,很詳細地記載鹽田的曬鹽過程,與涼亭內的大型看板相仿,照相截圖後重新整裡。

大汛期【每年3-5月】
此時陽光與風力充沛,蒸發量較大,正是曬鹽大汛期(旺季),在結晶池曬鹽階段,3天可收鹽1次,每格結晶池可收250-300公斤正港台灣鹽。
小汛期【10月-隔年2月】
此時日照較短,蒸發量較大汛期小,蒸發速度較慢屬曬鹽小汛期(淡季),在結晶池曬鹽階段,每5天可收鹽1次,每格結晶池可收200-250公斤正港台灣鹽。

【鹽田曬鹽過程】

〔Step1北側水門進水〕
位於鹽田靠海的地方,配合漲潮時間將3度波美的海水由水門口引入。

↓↓↓

〔Step2大蒸發池〕
在鹽田規劃設計之時,利用地形高低落差,讓海水靠著重力自然流動,大蒸發池公分4坵,從第1坵至第4坵,逐坵降低4公分至6公分。海水從地1坵開始曝曬,之後隨著各坵蒸發水份並沉澱雜質、析出氧化鐵至第4坵12度波美(旺季大汛期約6天,淡季小汛期約8天)後利用馬達將鹵水引入小蒸發池。

↓↓↓

〔Step3小蒸發池〕
小蒸發池分3段,逐段降4公分。海水由第1段在小蒸發池曝曬,陸續析出硫酸鈣,至第3段時濃度達25度波美(旺季大汛期約需5天,淡季小汛期約7天),再引入結晶池。

↓↓↓

〔Step4高低鹵池〕
利用地形高低差及暗溝,將小蒸發池高濃度海水排入低鹵池,再利用馬達將低鹵池鹵水抽至高鹵池,之後分流至結晶池,或利用水車將鹵水接引入輸鹵溝,分流進結晶池。

↓↓↓

〔Step5結晶池〕
(共98格,每格100平方公尺)
經過大蒸發池小蒸發池曝曬後,將接近飽和濃度之海水引入結晶池至濃度達26.5波美時,海水開始結晶成鹽。此時海水在結晶池曝曬約3-5天至28度波美時,鹽工開始收鹽,剩下的苦鹵由結晶池旁排水路排出。

 

 

20220501_114343.jpg
▲ 平安鹽祭王爺加持的鹽堆--我們在賣場買了鹽鹵,櫃台給一只專用的塑膠袋讓我們免費裝滿一袋粗鹽。嗯~~很有賺到的感覺。

 

 

20220501_124258.jpg
▲彈塗魚籠竹隧道
當我們到達井仔腳鹽田前,在泰安宮牌樓遠遠地看到了這個很醒目的竹編地景藝術裝置。
回程時特地繞過來停留了一會兒,這裡有很大的免費停車場,可是卻看不到有車子停在這裡,大概是離鹽田還有段距離,大家都直接開到鹽田興安宮旁的停車場吧!
此一竹編乃以北門濕地人文景觀特色《彈塗魚籠》為北門自行車道入口意象之設計概念,在〈水晶教堂〉及〈泰安宮〉兩處設置大型竹編地景藝術,分別使用六角孔邊技法及平編技法所完成。

 

20220501_150951.jpg
▲黃金比例鹽鹵25
櫃台前一鍋蒸好的豆花,親切的服務人員看到每位入內的遊客便熱絡的詢問是否要試吃。接過服務人員遞來的小紙杯,內有一小匙微溫的豆花,將它送入口中,豆花一股溜似的順過舌根滑向喉頭,噫~不能說它有特別的好吃,但那與豆花融合的淡淡鹹味真的與眾不同.......。
『鹽鹵25』是海水在鹽田經大蒸發池、小蒸發池將水分蒸發到接近食鹽飽和濃度(波美25度)的高濃度海水,可以當作天然的凝固劑。

 

▍井仔腳瓦盤鹽田資訊

【井仔腳瓦盤鹽田】
【地址】727 臺南市北門區永華里64號(Google地圖導航)
【電話】06-786 1629
【交通】井仔腳瓦盤鹽田交通
【價格】免門票,有停車場。
【時間】夏令時間:09:30-18:00,冬令時間:09:00-17:30。
【網站】成功鹽井仔腳瓦盤鹽田(FACEBOOK)成功鹽日曬海鹽(FACEBOOK)
【選購商品】成功鹽系列(二層鹽、鹽花、鹽鹵以及禮盒組)、海鹽霜淇淋、鹽工茶
【設施】結晶池內可體驗曬鹽、觀景台、踩水車
【鄰近景點】四草綠色隧道、台江六孔遊客中心、佳里區蕭壟文化園區、七股鹽山、學甲老塘湖、台灣詩路、北門遊客中心、雙春濱海遊憩區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rry 的頭像
    jerry

    Jerry的紅樓不了情

   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